94岁不老风筝达人的两岸情缘
最近,老风两岸在厦门市民的筝达朋友圈,在厦门观音山海滩拍到的情缘“川剧变脸”风筝和“后羿射日”风筝持续刷屏。在刚刚举办的老风两岸2024海峡两岸(厦门)风筝节上,94岁的筝达台胞、被誉为“不老风筝达人”的情缘阎清云跨越海峡,带着这两只独特的老风两岸风筝一亮相,便收获了无数观众的筝达目光。
四十年如一日,情缘阎清云奔波于两岸,老风两岸用风筝搭建文化交流的筝达桥梁。他说:“风筝飞得越高,情缘两岸的老风两岸情谊就越深。每一次放飞,筝达都是情缘两岸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23日,海西晨报记者对话阎清云,通过他与两岸风筝文化的3个“第一次”,了解他用风筝力推两岸交流背后的故事与感动!
记者手记
一纸风筝 两岸情缘
在2024海峡两岸(厦门)风筝节上,记者有幸采访了94岁的“不老风筝达人”阎清云。在他那双闪烁着光芒的眼睛里,记者看到了岁月的故事,也感受到了跨越海峡的深厚情谊。他的三次“首次”,诉说了他与风筝的不解之缘;他的每一次放飞,都是在向天空讲述一段动人的故事。
阎清云说:“风筝飞得越高,两岸的情谊就越深。”正如他所言,风筝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之一,而他便是这座桥梁的搭建者和守护者之一。
而正是有了许多像阎清云老人这样的持续努力,两岸交流交往得以不断加深。
“第一次”厦金之约 94岁高龄带着风筝来厦放飞
今年,在两岸相关单位的精心策划下,2024海峡两岸(厦门)风筝节和2024金门风筝节同步举行。此次前来参加2024海峡两岸(厦门)风筝节,对94岁高龄的阎清云来说特别有意义,因为他见证了厦门金门首次联手同步举办风筝节。
为了参加这次特别的盛会,家住高雄的他辗转乘坐多种交通工具,提前赶到厦门。他笑着说:“先坐小轿车到台北,再从台北坐飞机到金门,最后从金门坐船到厦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游的,我把所有交通工具都坐了一遍。”
记者第一次见到阎清云时,他正从厦门五通客运码头走出来。只见一位瘦瘦高高的老人缓步而来,他的肩上背着一个硕大的布袋包,长度足有他身高的三分之一。他虽然满头白发,但那炯炯有神的目光、稳健的步伐,完全看不出已有94岁高龄。
他肩上那个显眼的布袋包引发了很多关注。阎清云满是自豪地解释道:“这个包跟着我走遍了世界各地,每一场比赛、每一次展演,都离不开它。我都是自己背,舍不得让别人帮忙背,因为里面装着我的心血和骄傲。”
本次来厦,阎清云带来了他独创的两只风筝——“川剧变脸”风筝和“后羿射日”风筝。风筝节当天,他早早来到活动现场,放飞这两只风筝。
只见他动作熟练地操控着风筝,轻轻一拉绳线,“川剧变脸”风筝脸部的图案就随着机关翻转,从红色的关公面容变成了蓝色的窦尔敦,每变一次,便收获观众的惊叹和掌声。“后羿射日”风筝则更加气势恢宏,在蔚蓝的天空中,“后羿”手持长弓在空中翱翔,仿佛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出现在人们眼前。
站在厦门观音山海滩,阎清云望向对岸金门的天空时,心中感慨万千。此时,2024金门风筝节也在同步举行。阎清云说,风筝把两岸的心连在了一起,这不仅是技艺的沟通,更是情感的传递。
“第一次”跨越海峡 因为风筝成就一段两岸师徒情
阎清云与两岸风筝文化的“第一次相遇”,要追溯到1984年,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大陆,参加潍坊国际风筝节。他带着软体风筝、特技风筝等现代风筝现身潍坊,吸引了无数大陆风筝爱好者,其中就包括当时19岁的谭新波。
谭新波如今是亚洲风筝联合会副主席,他回忆说,那时大陆的风筝以传统的竹骨纸糊工艺为主,形态多为平面化,缺乏立体感和技术含量,阎清云带来的软体风筝和特技风筝打破了人们对风筝的传统印象。
首届潍坊国际风筝节结束后,谭新波找到阎清云,两人互赠了风筝,并进行了深入交流,从此开启了一段长达40年的师徒情缘。在既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他们之间的交流往来只能通过传真机。尽管如此,阎清云还是将自己在风筝制作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谭新波,并为大陆风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阎清云的鼓励和指导下,谭新波逐渐成长为风筝大师,并创办了自己的风筝企业。阎清云说:“我的祖籍就在河南,两岸同根同源,都是一家人,不管是风筝技艺还是文化,应该共同传承发展。”
今年,两人在厦门的风筝节重逢,感慨万千。在阎清云看来,风筝线虽然细,但它的力量大得惊人。这根线牵着两岸的心,也牵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如今,两人共同努力,将这根细线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让风筝成为中国文化的国际符号,也成为两岸情谊的见证和纽带。
坚持用风筝 推动两岸交流
今年来厦参加风筝时,阎清云走出厦门五通客运码头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刚出关口,他突然停下脚步,与旁边商店的老板娘热情地打了个招呼。见记者有些惊讶,他笑着解释:“我曾经在厦门住了10年,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我都熟得很。”原来,阎清云与厦门风筝文化的情缘,可追溯到2003年。
阎清云早年在海外经营旅馆,1984年退休后,便开始专注于自己热爱的风筝事业。1986年,美国风筝协会正式成立,阎清云成为协会的元老级成员。他设计和放飞的风筝因独特的艺术性和精湛的工艺备受关注,让他在国际国内的风筝圈里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3年,阎清云在厦门购房定居,开启了他与厦门的十年缘分。当年,厦门筹备首届国际风筝节时,阎清云主动出谋划策,并发挥自己在国际风筝圈中的资源,热心邀请众多国内外风筝大师前来厦门。他所邀请的许多风筝名家都对厦门的风筝节留下了深刻印象,为这一活动的品牌化奠定了基础。
从那次开始,每届风筝节,阎清云都会带着精心设计的新风筝来到现场,与大家分享他的创作灵感和放飞技巧。截至今年,厦门风筝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规模日益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参与。
当记者问阎清云,为何这么大年纪还坚持跑这么远来参加风筝节,他笑着说:“我一辈子都和风筝打交道。每一次放飞,不仅是在放风筝,更是在传承和推广风筝文化。特别是在厦门这样一个见证两岸文化交流的地方放风筝,这种意义更深刻。我只要能动,就要多飞一次。”
(责任编辑:民政)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加方通过所谓涉台动议,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决不接受!
中国台湾网11月8日讯 11月6日,加拿大议会通过所谓动议,公然对台湾问题说三道四,恶意曲解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对此,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表示,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侵犯中国主权、安全和 ...[详细]
-
为推动我市“三力”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市直部门单位第一督导工作组经与所督导的有关部门(单位)商定,在日照新闻网“我爱日照论坛”开设互动帖,就本部门(单位)的工作和“三力”建设情况,进一步面向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滕聿刚)6月12日上午,2011年日照市公开选拔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和副科级干部工作笔试在市金海岸小学进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焕涛到考点进行巡视。笔试过程中,秩序良好,顺利完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家富 通讯员 宋兆银)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日照兴业集团于近日新获得铁矿砂进口资质,中国五矿商会、中钢协均顺利给予办理相关进口铁矿砂手续。这将成为我市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必将对我市对外贸 ...[详细]
-
本报福州5月5日电记者付文)5日上午,中国籍“东山25轮”在福建福州马尾港经过福州边检站民警高效验放后,快速驶向马祖。自2024年4月开通以来,马尾—马祖海上货运直航航线运输货物总值已超3亿元。此前, ...[详细]
-
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日照分院成立仪式举行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6月18日,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日照分院、日照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成立暨书画作品展开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玉佩,副市长徐清,市政协副 ...[详细]
-
本报西安讯记者 夏立君)6月11日下午,市政协“陆桥万里行”书画摄影联谊交流采风团抵达西安。12日,采风团一行在西安市政协领导陪同下,参观了西安市政建设及多处文化景点,并特别参观了正在举办的“ ...[详细]
-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刘伟 王艳) 5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今年首批396件“中国驰名商标”,东港区茶叶技术协会持有的“日照绿茶”商标榜上有名。这标志着“日照绿茶” ...[详细]
-
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为啥还要年年植树?(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看到一组数据: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贡献了全球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我们都有这么多树了,为啥还要年年植树?——人民网网友18****6这位网友对生态问题很关注,本身就说明生态文明理念走进人心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 备受家长关注的普通高考刚刚结束,6月11日,2011年日照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又拉开帷幕,我市共有24480人报考普通高中,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人数为14860,录取率约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