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曝出死亡病例,阿尔茨海默新药前景几何?

  发布时间:2025-05-08 02:38:4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全球约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被完全破译。图为国内一家医院老年科,这里住着五十多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视觉中国/图)用“一波三折”这样的词,远不足以描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道路 。

全球约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被完全破译。试验死亡图为国内一家医院老年科,曝出这里住着五十多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例 (视觉中国/图)

用“一波三折”这样的茨海词,远不足以描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道路的默新崎岖。

据美国医疗科技媒体STAT披露,药前在经历了跌倒、景何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后,临床一位参与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canemab临床试验的试验死亡男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去世。该药由跨国药企卫材(Eisai)与渤健(Biogen)联合研发。曝出

阿尔茨海默病是病例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俗称“老年痴呆症”。茨海全球约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默新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被完全破译,药前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仅批准6款药物,其中5款为改善认知功能药物,并不能治愈该病。

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新药,lecanemab已走过至少15年的研发周期,距成功仅一步之遥。2007年卫材从一家瑞典药企手中购得该药全部权益,2010年开启I期临床。2022年7月,卫材公布了积极的III期临床试验顶线数据(对临床主要终点如安全性和疗效等作摘要分析),死亡事故即发生在此轮试验中。

2022年11月3日,卫材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所有已知的安全信息表明,lecanemab并不会提高死亡风险。在II期研究中,接受lecanemab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并不比安慰剂组的患者更高。

不过,死亡无疑是临床试验中最严重的不良事件之一。目前卫材已向FDA递交了药品上市申请,但需要为药物安全性作出回答。一年前,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阿杜卡奴单抗(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虽有更严重副作用数据,且同样在临床试验阶段出现死亡病例,但最终获FDA批准。

“在这个领域(阿尔茨海默病)里,目前没有真正我们认为能够治疗或延缓病程的药物,所以监管方的态度可能会更加开放和积极一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沈一峰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卫材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11月29日在由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发现基金会举办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大会上,公司将公布包括安全数据在内的完整III期临床数据。

受试者意外死亡

lecanemab的III期临床试验被命名为“明晰”(Clarity)。根据设计,该试验于2019年3月开始,共招募1566名出现早期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18个月的双盲阶段后,再接续一个历时2年的开放标签阶段。

临床试验开放标签阶段与双盲阶段正好相反,患者和研究人员都知道服用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安慰剂指的是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

STAT获得的可疑不

  • Tag:

相关文章

  • 北纬53度, 在中国最北小镇戍边

    立夏已过,北极镇的晚上,气温还是零下。这个隶属黑龙江漠河市的中国最北小镇,年平均气温零下5度,全年无霜期不到3个月。2023年5月9日上午,民警史先强和妻子沈欣坐上巡逻车,同两名解放军战士一道,从北极
    2025-05-08
  • 九届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本报讯通讯员 迟敬  王政)5月4日下午,九届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市政协主席刘加顺在市政协九届一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市政协委员参加活动履行职责的有关规定》,通报了《
    2025-05-08
  • 日照市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作为日照市文化建设年系列活动之一的经典诗文朗诵会, 5月4日在日照广播电视台一千平米演播大厅举行。活动由市文联和日照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论语》、《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等一
    2025-05-08
  • 卓越源于勤奋——日照港亿吨脚步不断提前探析之一

        本报记者 曲亚平 王均薇 杜洁编者按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全国沿海港口增速放缓,而日照港过亿吨的速度比去年提前了15天,增速始终位于全国沿海十大港口前列。市委书记杨军对日照港首季开门红作
    2025-05-08
  • 科创地图之深圳:企业主导科创发展的城市到底有多强?

    2022年,深圳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工业GDP)达1.13万亿,首次超过上海的1.08万亿,成为中国城市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双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第一城”。从小渔村、“三来一补”低端制造
    2025-05-08
  • “日照妈妈请放心,我们过得很好!”

      “四年啰,四年啰!”  5月11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地震遗址内,一位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妇人,在那面刻有“5·12”字样的纪念碑前,用蜀地特有的音调呢喃着上面这两句话。  2008年5月12日
    2025-05-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