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应警惕“泛疑罪化”: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
“疑罪从无”的应警疑罪院教关键在于如何判定“疑罪”。视觉中国图 山西运城女教师路亚丽被杀案发生时,惕泛恰逢全国法院系统推行“疑罪从无”,化访司法理念有所转变。清华 1997年,大学修订后的法学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明文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授张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建伟此外还规定“证据不足,疑罪从无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警疑罪院教,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惕泛指控的化访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有学者认为,清华“疑罪从无”原则就是大学由上述规定概括而来。 刑事司法领域的基本理念是“不枉不纵”,但在此之前的司法实践中,尤其是经过两次“严打”,作为一种司法理想的“不枉不纵”往往变形为“宁枉勿纵”——对于一些疑难案件,法院习惯于“从有”或“从轻”,而不是“从无”。 法律界普遍认为,“疑罪从无”原则的确立,彰显了现代刑事司法的文明与进步,在我国人权保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过,“疑罪从无”原则真正在审判层面得以落实,历经数年。 2003年8月,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时任院长肖扬强调,各级法院要提高司法效率,尽快清理超审限案件,并明确要求:“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要坚决依法宣告无罪。” 北京律师张燕生当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肖扬的上述讲话“给法院突破‘宁可错判也不放过犯罪’观念吃了定心丸。”按张燕生的说法,2003年是她对“疑罪从无”感触最深的一年。 检察官出身的律师孟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那个时候开始,有数年时间,由于推行“疑罪从无”,法院对于刑事案件尤其是杀人案证明标准的把握有所提高,对于证据不是很充足的一些案件,司法机关往往倾向于放人。 随后,媒体陆续曝光了佘祥林、赵作海等案,一些冤假错案也得到纠正。之后数年,如何防范冤假错案成为司法改革主要工作,“疑罪从无”观念越发深入人心。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有领导公开提出“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在法律界引发争议。 事实上,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关于刑事司法应该如何平衡的争论,一直贯穿于中国司法改革之中。 201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院长李玉华在其所写的《刑事审判人权保障40年:理念、制度与细节》一文中指出:“依法纠正错案成为我们彻底改变‘不枉不纵’观念的契机,‘宁纵勿枉’应运而生,疑罪从无在司法裁判中的阻碍日益减少,‘证据不足作出无罪判决’作为一项明规则取代了‘留有余地’的潜规则……‘宁纵勿枉’逐步取代‘不枉不纵’成为审判人员新时期的座右铭。” 2020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前副检察长朱孝清撰文《“不枉不纵”被“宁纵勿枉”取代了吗》,对李玉华的上述观点作出针锋相对的批驳,称“‘不错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濒危等级下降,大熊猫还需要保护吗?
- 厦门集美举行公益摄影展 展览将持续到9月13日
- 贷款不成反被骗12万元 今年以来厦门发生贷款诈骗警情819起
- 厦门地铁3号线两站点今起将爆破围挡 计划爆破作业时间从今起至8月29日
- 二连浩特:恐龙与幸福者
- 厦门环岛干道电动车逆行迎面撞小车 骑手空中转圈落地
- 身陷“套路贷”不知所措?公证员教市民六招解难
- 30多名车主的车被困停车楼3日 今日故障已修复可以取车
- 龙岩中院建立涉台民商事纠纷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 9岁孩子得肾结石 专家:家长别过多给孩子补钙
- 厦门在建公租房有2.27万套房源 单间公寓和一房型为主
- 厦门今明两天多云局部有阵雨或雷阵雨 4日可能再破33℃高温
- 最高级别台风红色预警发布: “贝碧嘉”明天将登陆,江浙沪有大暴雨
- 能迅速生长带来破坏 华大暑期实践团在厦门发现16种入侵植物
- 波龙、帝王蟹身价大涨 厦进口海鲜价格普涨两三成
- 厦门民企半年报相继出炉 电子通信设备涨势抢眼
- 市场监管总局:符合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应配备食品安全总监
- 从感情聊到生活 一小时通话杭州轻生女子
- 30多名车主的车被困停车楼3日 今日故障已修复可以取车
- 天气炎热产量降中秋将至需求增 鸡蛋价格半月涨16%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