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疆来对了,这里给了我干事创业的舞台!”(国际人士看新疆)!

“新疆来对了,这里给了我干事创业的舞台!”(国际人士看新疆)

时间:2025-05-08 07:56:28 来源:金砖在线时政 作者:热点 阅读:850次

  开栏的新疆话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当前,对里新疆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干国际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事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舞台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士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看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新疆不再是对里边远地带,而是干国际对外开放的核心地带、枢纽地带。事创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下,舞台新疆致力于打造向西开放高地,人士深化与各方经贸合作,看新取得累累硕果。新疆

  新疆是开放的新疆、自信的新疆,这片热土活跃着许多外国人的身影,他们有的来参访旅游,有的来留学深造,有的来洽谈合作,更有的扎根这片热土干事创业。本报今日起开设“国际人士看新疆”专栏,邀请多位工作、生活在新疆或多次到访这片热土的国际人士,讲述他们眼中的新疆。敬请关注。

  在新疆阿拉尔市塔门镇的一家化肥生产企业,一袋袋水溶性化肥从生产线上有序输出,工人熟练地将它们搬运、码放,而后运往各地。

  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德康尔·丹尼·卡米尔穿梭在车间与办公室之间,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他已经60多岁了,但精气神丝毫不减,忙着用流利的中文与客户敲定订单细节,目光不时扫过电子屏上跳动的生产数据。

  198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丹尼听从导师的建议,从家乡比利时来到中国,在深圳做起饲料化验工作。后来他进入广东湛江一家芬兰公司做水溶肥,一干就是十几年。

  2005年,为了推广水溶性化肥,丹尼第一次来到新疆。当时,有客户向他介绍,当地正大面积应用滴灌技术。

  “中国农业市场前景广阔。肥随水走,新疆大面积使用滴灌技术,对水溶肥的市场需求巨大。”丹尼回忆,“很快,我就决定留在新疆!”

  2006年,丹尼在沙湾创办了当地第一家水溶肥厂。他和团队根据不同土壤特性研发配方,帮助农户改良盐碱地。

  “过去,这里的盐碱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像下了雪。”丹尼说,经过土壤改良,盐碱地长出绿油油的棉花嫩苗。十多年间,工厂的生产基地从1个扩展到4个,年销量超过4万吨,改良的土地超过200万亩,公司还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改良土壤、节水灌溉、机械化采收,丹尼参与并见证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历史性变革。

  丹尼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在他眼中,新疆作为农牧业大省,优质肥料滋养出作物,能为养殖提供更优良的饲料;而养殖业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又可以转化为天然肥料反哺土地。

  “在新疆,总有新的机会。”丹尼开始尝试引进比利时蓝牛,“比利时蓝牛生长快、出肉率高,要是能和新疆本地牛杂交,一定能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经过不懈努力,他的设想变成了现实。目前,丹尼的养殖场存栏量300余头,冻精技术还推广至内蒙古、山东等地。他计划建立胚胎移植中心,推动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来新疆20年,丹尼彻底融入了当地生活。春节时,他会和员工一起贴春联、包饺子,累了就泡壶茶放松,闲了就逛巴扎,馋了就点份大盘鸡、烤包子。

  丹尼对新疆面貌的变化也深有感触:“刚到新疆时,全疆没几个机场,去南疆要在公路上颠簸好几天。现在20多座机场联通各地,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修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最让他感慨的是塔门镇的变化,从前是只有一条主街的小镇,现在新小区一个接一个,家家户户门前停满小汽车,甚至连车位都不够用了。

  “新疆来对了,这里给了我干事创业的舞台!”丹尼说。随着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不断推进,丹尼看到了更大机遇:“以后不仅要把肥料和牛种卖到其他省份,还要销往中亚国家。”他的心愿,伴随着这片热土的发展脚步,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做了七年免费志愿咨询,他说“想影响人的行为很难”
  • 日照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召开
  • 日照首台“刷脸取纸”机亮相淄博路公厕
  • 今年起日照市扩大教育扶贫资助面
  • 首次突破2.7万辆次 港珠澳大桥单日车流量创新高
  • 日照市交警部门发布春运期间“两公布一提示”
  • 日照今年计划组织企业参加50场境外展会
  • 日照境内11个高速收费站关闭
推荐内容
  • 安倍中枪背后安保漏洞:嫌犯乘电车到场,官方承认警备有问题
  • 本周气温依然“冷酷到底”严寒天气依然在延续
  • 日照市有了“车轮上”的图书馆
  • 日照出台 8 个环境准入(保护)指导意见
  • 利比亚首都武装冲突致数十人死伤
  • 日照多项措施助推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