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厦门市民可在地铁站充值e通卡 还可开电子发票

厦门市民可在地铁站充值e通卡 还可开电子发票

2025-05-02 17:24:09 [社会] 来源:金砖在线时政

原标题:市民可在地铁站充值e通卡 还可开电子发票

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王绍亮通讯员杨帆)如今,厦门在地铁1号线全线24个站点,市民凡有“本机支持e通卡充值”标识的可地卡还可开自助售票机,均可进行e通卡充值,铁站e通之后还可开电子发票。充值

厦门信息集团易通卡公司介绍,厦门在地铁1号线全线24个站点,市民市民只需到有着“本机支持e通卡充值”标识的可地卡还可开自助机前,将e通卡放在台面左侧的铁站e通读卡区域,点击屏幕右下角的充值“充值”模块,并按提示操作,厦门即可完成充值。市民

目前,可地卡还可开自助售票机仅支持50元或100元两种金额的铁站e通使用,市民可通过微信、充值支付宝、现金任一方式支付。充值完成后,自助售票机会吐出充值小票,小票注明了e通卡号、充值前余额、充值金额及充值后余额。市民在地铁自助售票机上完成充值后的次日,可登录“e通卡”APP查看充值记录,还可开具电子发票,此外,市民也可在线充值或购买e通卡。

(责任编辑:时政)

推荐文章
  • 厦门“四桥一隧”明天起可按次缴费 单次通行费12元通行年费374元

    厦门“四桥一隧”明天起可按次缴费 单次通行费12元通行年费374元 明天起,市民可注意电子显示屏上的变化。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雷妤)以前,厦门车主缴纳“四桥一隧”只有年费一种选择,从9月26日(明日)零时起,车主们还可以按通行次数缴纳费用。 ...[详细]
  • 日照上周“菜篮子”很轻快

    日照上周“菜篮子”很轻快 油料和食用油价格齐降 本报讯(记者 张磊) 10月22日,市物价部门传来消息,上周(10月13日至19日),我市部分农副产品市场运行情况看,受油料、食用油、鸡蛋和蔬菜类价格下降的影响,总体市场价格下降 ...[详细]
  • 济南至日照K8281/2次列车今起恢复

    济南至日照K8281/2次列车今起恢复   记者从山东省临沂车务段获悉,自10月15日起旅客列车运行有新的调整,济南至日照K8283/4次停止运行,恢复开行济南至日照K8281/2次。据了解,10月15日起,济南至日照K8283次停运,10 ...[详细]
  • 省提高通关效率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督查组来日照督查

    省提高通关效率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督查组来日照督查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10月18日,省提高通关效率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督查组来我市,就外贸稳定增长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副市长刘兆亮陪同。  在听取了我市外贸进出口情况及口岸工作情况汇报后,督查组希望日照各 ...[详细]
  • 垃圾投放点从50个锐减至9个续:有异议的投放点将修正

    垃圾投放点从50个锐减至9个续:有异议的投放点将修正 -业主代表冒雨与社区、物业人员讨论投放点。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谢雨真沈淑婷 见习记者陈红)为进一步优化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布局,9月8日,瑞景社区居委会和瑞景公园小区物业邀请小区业主对有争议的投放点进行 ...[详细]
  • 市委书记杨军到包联乡镇岚山区巨峰镇调研

    市委书记杨军到包联乡镇岚山区巨峰镇调研 杨军在巨峰镇调研时强调以更显著的包联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本报讯记者 王均薇)10月19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到包联乡镇岚山区巨峰镇调研检查“救灾重建保民生、稳中求进保发展”工作。他 ...[详细]
  • 全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落幕

    全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落幕 我市选手获1银2铜  本报讯记者 许静)在近日举行的第四次山东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市参赛选手获1银2铜,日照市代表队获团体铜奖和优秀组织奖。  据悉,本次大赛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 ...[详细]
  • 五莲市民家门口看海洋生物展

    五莲市民家门口看海洋生物展   本报讯(记者 贾艳锋) 海洋里丰富多彩的生物,总是那么神秘。对于山城五莲的许多市民来说,前些天举办的《海洋生物科普展》,让他们大开眼界。  这个在五莲县博物馆举行的展览分“海螺区”、“海贝区”、“ ...[详细]
  • 情侣登渔船谈天休憩不料被卷入海中央 获救时几近虚脱

    情侣登渔船谈天休憩不料被卷入海中央 获救时几近虚脱 ▲这对情侣获救上岸海峡网8月2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文通讯员 王刚/图)深夜,一对情侣登上一艘渔船谈天休憩,却不料凌晨时分被退潮的海水带入海中央,孤立无援。曙光救援队闻讯赶到,将他们平安带上 ...[详细]
  • 超市买回变质肉 市民凭小票“赢”十倍赔偿

    超市买回变质肉 市民凭小票“赢”十倍赔偿 超市买回变质肉市民凭小票“赢”十倍赔偿本报提醒,购物小票要保存好本报记者 张磊 通讯员 张强 王岩  近日,消费者申先生从市区一家商场内购买了12元钱的生里脊肉,回家准备做饭时却发现肉已经变质发酸。多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