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鸬鹚夜宿园博苑 一改“吃在厦门,睡在金门”
原标题:老朋友鸬鹚夜宿园博苑 一改“吃在厦门,老朋睡在金门”
争相抢食
展翅翱翔
大快朵颐
海峡网讯 (厦门日报 文/记者 陆晓凤 图/网友“空气”摄于筼筜湖)最近接连几日,博苑园博苑上空都飞来数十编队的改吃黑色鸟群,它们呈人字形或一字形队列,厦门声势浩大。老朋这是友鸬厦门的“老朋友”鸬鹚。每年秋风起,鹚夜冷空气频频南下的宿园睡金时节,它们都会如期而至,博苑从北方飞来南方越冬。改吃与往年不同的厦门是,今年有更多的老朋鸬鹚选择在园博苑觅食,并且选择在厦门夜栖。
现场:鸬鹚争先恐后抢食
黑色的鸟儿落在水面上,水花四溅,像花样游泳运动员一样“翻腾”着,潜入水中,争先恐后“抢食”…….这是昨日网友“阿海”在杏林湾拍到的画面。据他描述,当时场面壮观,大约有上千只鸟儿聚集在湖面上。“正是鸬鹚。”厦门观鸟协会资深会员凌飞鹤说。
事实上,从上个月底开始,就陆续有市民发现,杏林湾上空、筼筜湖附近以及五缘湾附近,开始有成群的鸬鹚出现——它们大清早在上空盘旋“探路”;争先恐后扑入湖中“抢食”;停在岸边展开翅膀曝晒晾干;用喙整理羽毛…….
厦门观鸟协会资深会员凌飞鹤,已经连续多年跟踪厦门鸬鹚的情况。他告诉记者,今年11月底开始,鸬鹚已经陆续来厦。不过今年有更多的鸬鹚,在园博苑附近聚集。“11月底的一次观鸟活动中,在园博苑附近观测到2000多只鸬鹚。”他说。
变化:夜栖厦门或因环境改善
今年,凌飞鹤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新现象——鸬鹚开始在厦门夜栖了。“往年鸬鹚都是‘吃在厦门,睡在金门’。”凌飞鹤解释,这几年来鸬鹚都是白天飞到厦门海域觅食,晚上再飞到金门休息,而今年鸬鹚也开始选择在园博苑生态岛夜栖。凌飞鹤分析,这与园博苑生态环境变好有很大关系。
厦门市园博园景区管理处投资经营部部长陈朝峰说,去年9月至11月对生态湿地进行了修复,种植乔灌木及水生植物,增设一批可供鸟类休息的木桩等。在提升生态环境的同时,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因此鸬鹚可以安心在这里过夜。
(责任编辑:综合)
-
2017厦门中秋博饼文化节总决赛在吉家·家世界举行。图为总决赛博饼现场。 (资料图/厦门日报记者 姚凡 摄)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程午鹏 赵张昀 黄雪燕 见习记者 朱道衡)传承闽南经典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3月21日,全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会议召开,我市在日照分会场组织收听收看。会后,副市长徐清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提出要求。 徐清指出,2009年7月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肖杰)3月18日,市科协主办召开“蓝色经济建设与企业技术创新”座谈会,就企业在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座谈会上,13家企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创新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遇 ...[详细]
-
东南网4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昌利君 林泓)近日,湖里区231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完成,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自2015年起,湖里区在全国率先探索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在全市率先实现 ...[详细]
-
海峡网讯(厦门网记者 蕊蕊 通讯员 凌瑾)冒充领导诈骗是近来多发的警情,受害者不仅有普通的市民,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是企业的经济管家,也正因为如此,成为了很多骗子眼中的“肥羊 ...[详细]
-
东南网4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昨日,厦门“专精特新”专板举行开板仪式,标志着厦门市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该专板已在中国证监会、工业和 ...[详细]
-
东南网4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通讯员 苗佳訸 林昕昀 王清洵)4月15日,130辆“厦门造”客车在厦门东渡港区现代码头顺利完成吊装,搭载中国籍杂货船“协海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3月23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清明节期间,我市将广泛开展纪念烈士活动,借此深切缅怀革命烈士,进一步弘扬烈士精神,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 ...[详细]
-
越来越多的农业机具出现在厦门的田间地头。(市农业局供图)厦门更多企业采购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图为百利种苗新厂区采用丹麦生产的播种机。 (本报记者张奇辉摄)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林雯)厦门正在深入实施乡 ...[详细]
-
东南网4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傅霏雯)4月16日上午,湖里区浦园社城中村改造项目房票签约活动成功举行,首张“开票即购房”房票落定保利·国贸天琴。签约现场,国贸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