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沉降,地铁变形?一些概念要厘清
2019年8月,土地沉降北京,地铁地铁八通线列车驶过东五环远通桥,变形轨道两侧为京通快速路。概念(视觉中国/图)
近日,厘清一篇关于土地沉降和地铁变形的土地沉降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有公众担忧,地铁城市要下沉?变形地铁要变形了吗?
文章引用了2022年5月发表在期刊《遥感》的一篇论文数据(以下简称《遥感》论文),称北京有6条地铁的概念平均变形率超过5毫米/年。文章随后延展讨论了北京土地沉降,厘清以及背后的土地沉降华北地下水漏斗现象。
南方周末记者搜索多篇论文发现,地铁随着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的变形进步,近年来涌现出大量针对国内城市地铁沉降、概念变形的厘清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表层土地沉降不意味着地铁变形,但需要密切关注。相关问题早在20年前就被专家提出,地方性的地铁沉降处置方案和监测体系也陆续出台,而控制地面沉降的核心是控制地下水开采。
表层土地沉降≠地铁变形
引发讨论的论文题为《InSAR数据揭示北京土地沉降》,通讯作者婉拒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是一种雷达功能的测量方法。论文研究的是北京土地沉降情况。利用北京遥感卫星图像,研究人员选取95万多个参考点,比较了2010-2019年数据。
类似的研究在全国都早已开展。根据原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在2012年发布的《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区地面沉降灾害日趋严重,并伴生了地裂缝灾害。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包括北京、上海等。
上述《遥感》论文显示,在北京的15条地铁线路中,有6条线路沿线的表层土地曾经发生明显沉降,平均变形
- ·南方周末报纸进入夏季达沃斯论坛会场
- ·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短剧出海是一种文化输出
- ·南沙通告取消元宵烟花汇演活动
- ·解决“我是我”等循环证明问题 2023年司法部删减不必要证明材料116项
- ·中国补习班海外“开卷”
- ·上海恢复浦东机场区域内网约车运营服务
- ·国家移民管理局:部分国家人员可以用更多事由免签入境海南
- ·又一官员被通报“破坏党的组织路线”
- ·癌症老人乘机被拒,哪些情况不能飞?川航称艾滋患者需报备
- ·杭州市体育局:阿根廷足球队来杭友谊赛取消
- ·橙色预警!本轮寒潮到底有多强?
- ·寒潮来袭,每年的“好天气”不到1/3
- ·一款疟疾候选疫苗在初步临床试验中显出希望
- ·“国家的孩子”回家了!这场半个多世纪的分别迎来完满结局
- ·兴安盟盟长苏和详解中国首个现代畜牧业试验区
- ·“万元机票”冲上热搜背后:史上“最火爆春节”返乡变出游